感官探索 模型设计——暨“蓝莲坊” 第五届感官评价技术交流沙龙

     在银杏叶黄的初冬之际,静默流淌的苏州河畔又一次迎来了感官评价技术交流沙龙,在成功举办四届沙龙后,“蓝莲坊”于12月1日的宝罗思咖啡拉开了第五届沙龙的序幕。随着“蓝莲坊”成员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士开始走进“沙龙”,认识“蓝莲坊”,了解“感官评价”。此次沙龙座无虚席,在上海盛评的协助下,来自徳之馨、爱茉莉太平洋、亚什兰、欧诗漫、珈蓝、贝泰妮、上海家化、相宜本草、御泥坊、珀莱雅、养生堂、花安堂、联合微粉、隆力奇、片仔癀、和黄白猫、上海创元、大东化成、丽华香精、北京工商大学等企业或学校的四十多位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围绕“评价模型设计”这一主题,再一次共同置身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世界。本次沙龙有幸邀请到五位讲师分别从感官评价、消费者调研、香型评价、测试模型选择以及应用测试五个方面展开对模型设计的讨论。

首先由沙龙主持人——蓝莲坊成员杜干,介绍了本届沙龙的主题:无论是感官测试、消费者调研还是安全和功效评价,在试验之初就需要建立评价模型,在模型建立之前需要考虑到模型的适用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的完成试验,得到科学合理的测试结果,当然评价模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通过多次试验的不断修正。接下来的五位讲师专注的领域各有不同,各有所长,现场的演讲会非常精彩,期待大家的多多交流。

首位上场的演讲人为来自亚什兰的研究员李亚男,也是蓝莲坊的成员之一。她演讲的题目为“羟乙基纤维素在多种面膜基布中肤感及配伍性研究”,因为Natrosol™ 250HHR PC溶解性佳、透明度高、粘度稳定等特点,被应用于面膜产品中,而在应用研究过程中,则开发了多种有关面膜产品的感官评价模型。在面膜液应用中,通过建立面膜定量描述分析词汇,研究使用中、使用后2分钟、使用后5分钟等不同阶段,比较研究对象和黄原胶产品的肤感特点,可从雷达图中直观得到Natrosol™ 250 HHR PC面膜产品的粘感更轻,光泽度更高,厚重感更低的结果。在面膜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还会有涉及到面膜精华液与面膜基布相容性的测试,从仪器角度可以了解面膜布的浸润、柔软及延展等理化性能,但具体的面膜成品的肤感还是需要借助于感官评价方法了,在10名志愿者的双盲半脸测试中,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分量化,最终证明含Natrosol™250HHR PC面膜贴肤性及润滑感更好,从而可以更好的发挥面膜液的功效,使用后皮肤的滋润度、 弹性及光泽度更好,而且能够延长面膜变干的时间,且专家评估组整体喜好较黄原胶产品更高。

第二位登场的是上海盛评的检测部负责人吴梦洁,同时也是蓝莲坊的坊主。其演讲内容围绕“原料-成品-消费者应用测试结合”这一主题,从盛评与联合微粉合作的实际案例出发介绍了感官测试过程中的模型选择。联合微粉作为一家粉体原料生产商,对其产品的感官测试会涉及到原料-成品及最后的消费者测试三个过程,针对不同的测试目的,其测试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原料测试中,需要探索新型粉体A与粉体B的差异。在常用粉体评价员不足情况下,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盛评灵活采用多种感官评价方法。首先采用3-AFC筛选评价员,在评价员熟悉待测样品的同时,选用评价水平较高的评价员;采用2-AFC比较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异;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统计产品的喜好度。最终从不同显著性水平证明新型粉体A外观更白、用后肌肤更细腻、粉体更柔滑、更容易涂抹、用后肌肤绸缎感更强、更容易铺展、贴肤性更好。原料粉体的差异及特点已被找出后,其差异是否能够在原料应用的BB霜配方成品体现出来呢?在成品测试中,采用QDA获取感官描述信息,采用2-AFC比较出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异;最终用三角测试再次验证差异的存在性。BB霜除使用肤感外,其定妆能力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处理工艺的不同,两款BB霜应该在妆容保持度上应该有所不同,较好的那款粉是否可以宣称不易脱妆?对此,上海盛评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模式——应用测试。通过一定数量的评价员较长时间的使用,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指标评价,最终综合多个相关指标体现两款BB霜产品的定妆能力差异。在这一系列测试中,针对不同的测试需求,结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灵活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从肤感角度全面解析产品的特点及差异,也是感官评价的重要应用模式。

第三位的主讲人身份有点特殊,是一位来自德之馨的资深调香师——ElaineZhang。带着调香师那份特有的精致优雅,Elaine以一种体验的方式带领大家进入一个充满神奇的香气课堂。普通人提到香气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嗅觉,但实际香气还会影响到人的味觉、视觉。在Elaine的一步步诱导下,大家手持不同香气的闻香条,轻嗅不同香气,感觉香气的颜色、味道,通过搭配不同的香气、调整闻香条的长短等操作初步感受调香的神奇与趣味。香气是化妆品必不可少的伙伴之一,不同的香气甚至能体现使用者的品味及性格,好的香气能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愉悦性。而香精的评价较之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发展更早、更成熟。此次调香师Elaine的加入,进一步增加了沙龙的全面性,相信也会对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人员有所启发。

第四位主讲人是来自爱茉莉太平洋的储丽玲,有着丰富的消费者测试经验。此次给大家介绍了Napping,Check All The Apply(CATA),Ideal Profiling Method(IPM)等多种消费者测试评价方法。Napping是一种分类测试方法,其优点有:可结合喜好度测试,导出消费者偏爱的性质以及他们常用描述词;在多个产品测试时,该方法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进行操作;也可以从整体感官性质上对产品进行评定。但因为测试产品品类的原因,一次可以测试的产品是有限的(如面霜);测试结果只有在本次测试产品间比较具有意义,不同批次测试产品间不具有比较性;测试结果为定性的,对于产品的开发或改进没有定量的指导意义等原因,推荐适用于项目测试的前期探索(用语确认,产品挑选)。CATA是一种快捷,简单和容易地从消费者获取产品的感官特性信息的方法,比较不容易因受喜好度的影响而引起感官评价的偏差。但是在多选选择题中的选项选择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其选项要契合测试目的和问题,相对于强度评价和排序评价方法,CATA的结果对于区分产品感官性质的能力稍差。因此,该方法不建议使用于评价感官性质非常接近的产品,适用于在已有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便于消费者操作的特点。IPM测试中,产品感官属性强度以及喜好度数据来自同一批消费者,其评价结果关联性更强,可以辅助产品改进,并提供定量化的改善方向。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认识,有部分消费者对于理想产品感官属性打分感到困难,需要大量的消费者参与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建议适用于产品开发以及改进。

最后一位主讲人是上海盛评的总经理林文强,由于对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丰富研究,林工从更深层次的理论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模型的构建知识,并从中介绍了“化妆品应用评价模型的建立”。应用评价是建立在人体为样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综合了消费者评价、感官评价、人体功效评价等方面的感知评价方法。基于“相似理论”,将消费者的化妆品日常使用方法实验化,如肤感相似、使用方式相似、社会阶层相似、习惯相似、品类经验相似、生理条件相似等等,可以描述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后的第一体验感或者化妆品使用后呈现出来的功能表达程度。应用评价具有应用性、直接性、真实性等特点。应用评价是功效测试的衍生,是功效测试的一种延续和验证。应用评价是效果的直接评价方式,适用于特征的评价,比如口红效果、除臭效果、香气、化妆能力、卸妆能力、去屑能力、控油能力、祛痘能力等等,能够有效地针对配方的中长期的表现能力的评价。此外,林工还从应用模型的构建要素,即时、中期应用模型的构建等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化妆品应用评价模型这一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系统而全面,引起大家深思。

讲师的精彩介绍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了几位重要嘉宾发表感言,他们一路支持和陪伴着蓝莲坊的成长。欧诗漫的研发总监霍工率先表达对见证沙龙一路成长的欣慰,并表示希望“蓝莲坊”能继续坚持而发展成为一个化妆品感官评价的品牌。亚什兰的护肤研发经理赵小敏一路积极参与并支持着沙龙的成长,也是前几届的讲师之一,表达出很高兴这样的机会一直不断学习而与大家一同成长。上海家化的消费者洞察经理徐玉婷是首次参加沙龙,表示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加入这样的交流平台,并表达出要一直参加接下来每期沙龙的意愿。爱茉莉太平洋的消费者高级研究员齐荣也是初次参加沙龙,也对能够加入这种沙龙交流平台表示感谢,祝愿沙龙越办越好。